从百果园到贾国龙:2025为何“爹味”失灵?老登如何杀死品牌?

发布时间:2025-09-28 20:47  浏览量:1

“以前被教育要成熟点,现在只想让老板清醒点。”

一位网友在西贝“馒头事件”下的评论,收获了上万点赞。这并非孤例。从西贝贾国龙的“消费者需要成熟”,到百果园余惠勇的“教育认知”,再到钟薛高林盛那句广为流传的 “爱买不买” ,一套曾经无往不利的品牌话语体系,正在2025年全面崩塌。

网民们给它们贴上了一个共同的标签:“老登品牌”

“老登”一词,早已超越年龄,成为一种心态和商业模式的象征——傲慢、说教、封闭,企图用过去的经验来定义未来的市场。 而市场,正用最残酷的方式,对这些“老登”进行着一场彻底的清算。

在传统商业逻辑里,品牌溢价是皇冠上的明珠。但“老登品牌”搞混了一件事:溢价源于尊重,而非傲慢。

所谓 “傲慢溢价” ,指的是品牌凭借其市场地位和历史声誉,试图让消费者为其 “居高临下的态度”和“过剩的自我感觉” 买单。在经济高歌猛进、社会心态普遍乐观的时期,这种溢价或许能够存在,因为消费者更关注品牌的“光环效应”。

但今天,环境变了。

1. 确定性稀缺,情绪价值至上: 在经济下行、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公众情绪转向务实和自我保护。消费者购物,不仅仅为了产品功能,更为了寻求 “情绪慰藉”“身份认同” 。一个“爹味”十足的品牌,提供的不是慰藉,而是添堵。它提醒着你资源的不对等和话语权的压迫,这种负面情绪价值,足以摧毁任何功能性卖点

2. 权力关系逆转,平权意识觉醒: 社交媒体实现了话语权的平权。消费者不再是 passive 的接收者,而是品牌的“云股东”、“评审官”。他们手持点赞和举报的“选票”,每天都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商业公投。当一个品牌开始“教育”用户时,就等于在选举中公然侮辱选民,其结果必然是“用脚投票”。

以前,品牌是立在央视黄金时段的丰碑;现在,品牌是活在千万直播间里的朋友。丰碑可以敬畏,但朋友,绝不能装逼。

死法一:死于“说教”——西贝的“馒头”与百果园的“成熟”

西贝贾国龙因“一个馒头21元”被推上风口,其“消费者需要成熟”的回应,瞬间将消费争议升格为对用户智商的俯视。网民的反应简单直接:“我可以接受贵,但不能接受你把我当傻子。” 一场关于“值不值”的讨论,彻底变成了“怼不怼”的情绪对抗。百果园余惠勇将卖贵水果定义为“教育消费者认知成熟”,更是精准踩雷。这番话的潜台词是:“我贵,是因为你不懂。” 这彻底否定了消费者基于钱包的、最朴素的“性价比”判断力。

死法二:死于“硬刚”——钟薛高的“爱买不买”

钟薛高创始人林盛那句流传的 “它就那个价格,你爱买不买” ,堪称“老登品牌”的墓志铭。无论其本意如何,这句话传递出的极致傲慢,在社交媒体上被无限放大。当经济进入“性价比时代”,这种傲慢迅速反噬,使其从“雪糕爱马仕”变成了“大家不爱”。

死法三:死于“双标”——始祖鸟的“运奢”与蔡国强的烟花

始祖鸟在营销上将自己定位为“运动奢侈品”,却因“配货”传闻引发众怒。当“排队”与“歧视性购买”这类传统奢侈品的糟粕规则,出现在一个功能性品牌上时,消费者感受到的是规则的不公与品牌的背叛艺术家蔡国强的“西藏烟花”本是一场艺术盛宴,但因潜在的环保争议,被网友贴上“老登艺术”的标签。当艺术的宏大叙事与公众的环保共识相悖时,艺术家的个人光环不再成为豁免牌。

当“老登”们纷纷扑街,另一批品牌却因“听劝”而封神。它们的崛起,勾勒出一幅新商业蓝图。

1. 胖东来:“服务员”取代“教育家”

胖东来没有试图“教育”任何消费者。它只做一件事:无底线地对员工和顾客好。 它的“委屈奖”、它详实到惊人的产品标注(包括成本价)、它主动劝退过量购物的顾客……所有这些行为都在传递一个信息:我们和您是一边的。 在这里,消费者感受到的是被尊重、被保护,这种强大的 “情绪正溢价” ,让无数人感叹“没在胖东来消费过的人有难了”。

2. 小米:与“米粉”共创,而非单向输出

雷军从“雷布斯”到欣然接受“Are you OK”鬼畜视频,完成了从“神坛”到“朋友圈”的跃迁。小米与“米粉”的关系,是典型的社群共创、双向奔赴。用户的意见能被听见,甚至能影响产品迭代。这种参与感,消解了品牌的傲慢,构建了牢固的情感纽带。

3. 蜂花与鸿星尔克:把“听劝”打在公屏上

“穷且听劝”的蜂花,在网友的野性消费中重生;鸿星尔克在捐款事件后,老板亲自直播间劝大家理性消费。它们的爆火有偶然,但内核一致:展现了一个谦卑、务实、与民众共情的品牌人格。 网民保护的不仅是一个国牌,更是一种 “反傲慢” 的商业价值观。

商业的本质,终于从“认知差”的博弈,回归到“信任值”的累积。

“老登”的清算,不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战争,而是一种旧商业文明向新商业文明的交棒

旧文明信奉的是:我是权威,我来定义价值。
新文明信奉的是:我们是伙伴,共同创造价值。

品牌的未来,不在于堆砌多豪华的“老登”阵容,而在于能否培养 “反爹味” 的组织气质——保持谦卑,学会倾听,真诚对话。

最后的金句:请所有品牌记住——消费者或许不善言辞,但他们用钱包投票的手,从未如此坚定而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