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亏损2.2亿到捐5千万!鸿星尔克硬扛难关,靠平价逆袭成市场标杆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3:20 浏览量:4
鸿星尔克的“野性消费”,哪是冲动?是大家终于认对了“靠谱国货”
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2021年河南暴雨,鸿星尔克直播间卡得工作人员手忙脚乱,线下门店货架被抢空,有人买500块东西付1000块就走,店员追着找零都没追上。
那会儿不少国货都伸了手:蜜雪冰城自己总部受灾,还捐了大批果汁,胖东来捐5000万,老板于东来亲自去抗洪一线搬沙袋。
可为啥偏偏鸿星尔克能让大家这么“走心”?不是它捐得最多,而是大家发现,这个平时连广告都少见的牌子,自己过得挺难,微博没充会员,直播间没装空调,却拿出大笔钱捐灾区。
这份“自己难却不吝帮人”的实在,才真戳中了人心。
一、“野性消费”不是跟风,是对“国货担当”的真心回应
总有人说那阵的“野性消费”是跟风,可没人会为陌生牌子瞎花钱,鸿星尔克火了后,网友扒出它过去一年一直在亏损,线下门店关了不少,负责人吴荣照出门还骑共享单车。
但就是这么个“手头紧”的牌子,在河南暴雨前没犹豫,直接捐了5000万,对比那些捐了钱就发通稿、找明星转发的品牌,鸿星尔克连官方宣传都没有,是网友刷到捐赠名单发现它,才自发去支持。
消费者的举动更见真心:有人下单后备注“不用发货,就想帮你们”;有人看到货架空了,说“剩下的样品我也要”;还有人说“以前给孩子买外国牌,这次知道鸿星尔克好,以后就认这个”。
这些哪是冲动?分明是大家觉得,这样“做事不张扬、有难不退缩”的国货,该被看见,你对消费者实在,消费者就愿意对你“大方”,这份双向真心,比任何营销都管用。
二、鸿星尔克的“靠谱”,是在难事儿里硬扛出来的
鸿星尔克的“实在”不是装的,是好几次坎儿里扛出来的。
2003年它刚起步,还背着1000多万银行负债,家底就一栋毛坯厂房、300多万应收货款和一仓库库存,偏又遇上台风暴雨,待发的鞋子全被水泡坏。
换作当时晋江的小鞋厂,十有八九会弃单跑路,毕竟那会儿代工一双鞋才赚1到2块钱。
但吴荣照兄弟俩没这么干,连夜召集管理人员想办法补货,又挨个给代理商打电话道歉,靠着平时攒下的口碑,让代理商愿意等,总算扛过难关。
2015年一场大火更险,近一半生产设备被烧,生产线停了,不少人觉得“这牌子要完了”。
那会儿同行都借设备短缺涨价,有的把200多的鞋涨到400多,可鸿星尔克没动,哪怕从其他工厂调货成本高,也坚持原价。
就这么靠着“不涨价、不推诿”,又扛过一次坎儿。
做公益它也一样低调:汶川地震捐钱没发通告,甘肃扶贫捐物资没宣传。
这次河南暴雨后,吴荣照骑共享单车去直播间,还是网友偶然拍到的,他穿简单T恤牛仔裤,跟普通上班族没两样,后来只说“骑单车快,怕堵车”。
这种“不装不端”,比华丽宣传更让人踏实。
三、从“东南亚鞋王”到低调国货,它选对了“普通人的路”
很多人不知道,鸿星尔克早年间也风光过,被称作“东南亚鞋王”。
2007年它的全球门店冲到7000多家,不光国内能见到,欧洲法兰克福、新加坡、迪拜的商场里都有它的柜台,不少外国人买鞋会问“这是中国牌子吗?穿着舒服”。
它还成了晋江第一个海外上市的服饰品牌,那会儿晋江制鞋业卷得厉害,安踏、361度都在拼市场,鸿星尔克能突围,靠的是会找路子。
2008年奥运前,李宁、贵人鸟都在抢奥运赞助,砸钱一个比一个多。
鸿星尔克评估后觉得成本太高,没跟风,转而盯国际女子网球赛事,那会儿网球在国内不算大众,其他品牌没关注,它就从国内公开赛到国外低级别赛事慢慢渗透,还赞助网球选手,最后成了“中国网球服饰第一品牌”,连选手都夸“它的鞋跑起来稳,急停不打滑”。
可2008年奥运后,运动品牌市场突然遇冷,鸿星尔克也吃了“盲目扩张”的亏,2011年它因涉嫌财务造假被新加坡交易所停牌,2015年又遭大火,只能收缩战线。
但它没往高端走,反而选了下沉市场,把鞋子定价在200元左右,主打三四线城市、县城和乡镇。
不是没能力做贵鞋,是它清楚要服务普通人:学生党能穿一学期,上班族运动逛街穿不心疼,说白了,它不是“落魄”,是守住了做鞋的初心。
四、国货不用花哨,“实在”就是最好的招牌
前几年炒鞋热潮里,大家追耐克、阿迪,限量款炒到几千上万,国产鞋却没存在感,偶尔被提还会被说“不如国外的”。
可鸿星尔克这事儿一出来,大家醒过神:不是国产鞋不好,是像鸿星尔克这样的牌子太实在,不搞联名炒作,不搞饥饿营销,不请流量代言,就想把鞋做好、价定低,反而没被注意到。
有人说鸿星尔克是“一夜爆红”,可哪有什么一夜爆红?它的认可都是几十年攒的口碑。
2018年它的全球门店又突破7000家,回到2007年的巅峰;2019年入选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,品牌价值超315亿元。
就算过去三年累计净亏损2.2亿,营收也在慢慢涨,毛利率维持在40%左右,虽说比不过头部品牌,但也稳住了脚跟,这些成绩,都是靠一双双好鞋、一次次实在选择攒的。
再看那阵“野性消费”,根本不是冲动,是消费者和靠谱国货的“双向奔赴”,品牌不玩虚的,消费者就用真金白银支持。
其实国货里像鸿星尔克这样的牌子不少:有的做衣服料子好价低,有的做日用品耐用却少广告,它们没花架子,不会天天上热搜,却在踏实做事。
未来更多国货要是能守住这份“实在”,就不怕没人认可,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杆秤,谁真为消费者着想,谁就值得偏爱,谁就能走得远。
我们也该多给国货机会,只有大家愿意支持,这些靠谱的国货才能越来越好,真正撑起“国货崛起”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