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棉的隐藏价值?全棉时代这波操作,懂公关的都服了
发布时间:2025-11-14 11:51 浏览量:4
公关到底有什么价值?
身边做企业的朋友总问我,公关这活儿到底值不值钱?说直白点,花了钱没看到销量暴涨,是不是白忙活?以前我也这么琢磨,直到去年听了汇志传媒翁宝的说法,才算有点开窍。
这位公关圈“宝总”一句话点透,公关的核心价值,就是挖掘企业事件里的公共价值。
本来想单纯记下来应付朋友提问,没想到前阵子全棉时代的一个片子,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。
全棉时代都不陌生吧,今年正好是它成立16年。
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,咱们现在常说的“全棉”“纯棉”品类,其实就是它开创的。
以前刷到它的广告,无非是说面料柔、够健康、环保这些点,和其他品牌的“种草”套路没太大区别。
但这次它拍了个《一朵棉花改变世界》的片子,路子一下就变了。
光说叙事转型不够,全棉时代这波操作的底气,其实来自新疆棉本身的硬实力。
全棉时代创始人甩过一组数据,新疆棉花一年能吸收1755万吨二氧化碳,而且三个月就能自然降解,妥妥的绿色纤维。
这还不是最打动我的,片子里那位叫李万仓的棉农,在新疆种了60年棉花,他的话特别实在。
刚来新疆的时候,眼前全是白花花的盐碱滩,高粱玉米都活不了,唯独棉花能扎根。
种棉花不仅能防风挡沙,还把土壤改良好了。
如此看来,棉花哪里只是农作物,简直是治沙功臣。
在新疆,像李万仓这样的棉农有200万,他们亲手把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。
而且棉花的价值远不止于此,国内有1700万人靠棉花谋生,放到全球,每33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的生计和棉花挂钩。
更厉害的是,棉花只占全球2.6%的水和3%的耕地,却撑起了20%的纺织原料供给。
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,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棉花来自这里,而其中九成以上都产自新疆。
经过棉农和科学家的努力,盐碱地里种出了世界顶级的长绒棉。
但大家也记得,新疆棉事件后,不少国外品牌还在抵制。
有意思的是,中国同时也是棉花消费第一大国,全棉时代不仅坚持用新疆棉,还搞出了“全棉水刺无纺布技术”,两三小时就能把棉花变成不掉絮的布,第一张棉柔巾就这么诞生了,慢慢拓展到全棉全品类。
我觉得全棉时代最聪明的地方,不是只说自己产品好,而是把产品和大家关心的环保、民生绑在了一起。
它构建了一个正向循环:更多人用棉产品,棉农收入就高,就会有更多土地用来种棉花,进而更多沙漠变成绿洲。
这个逻辑一讲透,消费者买的就不只是一块棉柔巾、一件衣服,而是在参与一件有公共价值的事。
蔡钰老师的《情绪价值》我也翻看过,她提到产品价值包括功能、情绪和资产价值。
现在很多快消品都陷入了功能宣传的内卷,你说柔我也说柔,最后只能打价格战。
其实情绪价值才是关键,消费者愿意为这份价值多花钱,还愿意主动分享,尤其是Z世代,消费品牌的同时也是在塑造自己的人设。
全棉时代就把这一点拿捏得很准,它没有把功能和情绪混为一谈。
产品的柔、透气这些功能点依然存在,但公关叙事的核心放在了情绪和公共价值上。
反观有些品牌,口号喊得震天响,说自己注重环保、回馈社会,但实际行动却跟不上。
就像之前的始祖鸟炸山事件,一边强调环保理念,一边做出破坏环境的行为,粉丝自然会流失。
很显然,品牌的slogan不能只是一句空话,得让消费者能真切感知到。
全棉时代16年坚持做棉花产品,不仅对消费者健康有益,还带动了棉农增收,改良了土壤,减少了碳排放。
片子里的数字和棉农的故事都很实在,让“一朵棉花改变世界”这句话有了支撑,不是空洞的口号。
公关的本质其实是和利益相关者沟通,核心不是自吹自擂,而是换位思考。
站在公众的角度想想,企业和大家有什么共同点?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?现在常说的ESG,说白了就是企业的公共价值。
全棉时代选择做全棉产品,因为棉花的环保、经济、健康价值,都是公众关心的公共价值。
新疆棉事件后,鸿星尔克、全棉时代这些国产品牌崛起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被动参与了公共事件,承担了公共价值。
而全棉时代更主动一步,把这些价值浓缩在一个片子里一次性讲透,这波操作确实是公关高手的水准。
以前我也觉得公关是虚的,直到看到全棉时代的案例才明白,好的公关能让企业和社会实现共赢。
它不是简单的宣传,而是把企业的“私事”变成和公众相关的“好事”,用真实的故事赢得信任。
现在再有人问我公关有什么价值,我会直接让他去看《一朵棉花改变世界》。
原来我们买的不只是全棉产品,更是为沙漠绿洲出了一份力。
你怎么看全棉时代的公关玩法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