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人先把家底掏空了,国资躺赚34亿分红?娃哈哈内斗曝光!
发布时间:2025-07-22 02:58 浏览量:1
宗庆后老爷子要是泉下有知,估计得从骨灰盒里坐起来抽根烟——去年刚闭眼,今年自家闺女就被三个“私生子”告上法庭,18亿信托资产被冻结,29.4%的股权要被分走,连隔壁杜建英都扛着麻袋来抢国资股份了。这哪是豪门恩怨?分明是把“娃哈哈”这口民族品牌的老锅,架在柴火上烧得噼啪作响,锅里炖的不是营养快线,是宗家三代人的脸面和几万员工的饭碗!
一、110万美元的“小官司”,捅破百亿帝国的脓疮
这事说起来特讽刺:导火索居然是110万美元——对普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,但对娃哈哈这种级别的企业,连宗馥莉衣帽间里一个包可能都比这贵。可就这点钱,被“私生子”们咬住不放,说宗馥莉“非法转移信托资金”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哪是为了110万?这是拿显微镜找裂缝,好趁机把整个堤坝炸开!
果然,DNA报告一甩,法院传票一递,直接要求冻结18亿美元信托资产,还要平分娃哈哈29.4%的股权。咱们来算笔账:宗馥莉现在持股多少?媒体没明说,但按这29.4%一旦被分走,她手里那点股份立马掉到10%以下,从“公主”变“小股东”,以后董事会开会连个话语权都未必有。这哪是争遗产?这是要把宗馥莉从继承人名单里直接除名啊!
更狠的是杜建英这步棋。这边“私生子”们在香港法院闹,她在杭州本土偷偷布局,要竞购国资手里46%的股份。国资为啥愿意卖?说出来你都不信:杭州国资持股46%,居然连续十几年没拿到分红!媒体扒拉账本一算,光“欠”的分红就34亿多。这就好比你买了套学区房,结果开发商年年说“没利润”,十几年不给你租金,换你你不急?
二、“利润体外循环”:娃哈哈早被掏空了?
国资拿不到分红,钱去哪了?答案可能比“私生子”更扎心——企业利润被“体外循环”抽走了。什么叫“体外循环”?说白了就是公司赚了钱,不进上市公司账目,而是通过各种关联公司、代加工渠道偷偷转移。有内部员工爆料:“我们给娃哈哈代工一瓶水赚2毛,品牌方自己卖却只赚1分,你信吗?”
这话听着玄乎,但看看娃哈哈这几年的操作就懂了:宗庆后时代,靠着“联销体”模式把渠道铺到村头小卖部,可这套模式到了互联网时代早就过时了。年轻人谁还天天喝营养快线?但公司宁愿花大价钱请王力宏代言,也不肯投钱搞产品创新。结果呢?营收连年下滑,可宗家的私人腰包却没见瘪——毕竟,利润从“体外”走了,财报上自然“没利润”,国资分红?员工涨薪?想都别想!
现在可好,内斗一起,这些“体外循环”的证据链早晚被扒出来。到时候别说遗产了,怕是要有人进去踩缝纫机。国资监管缺位这事儿,也被扒得底裤都不剩——持股46%的大股东,居然连公司账本都看不全?这哪是监管?这是当甩手掌柜,眼睁睁看着国有资产流失啊!
三、从“民族英雄”到“豪门笑话”,只差一场内斗
当年宗庆后扛着“民族品牌”的大旗,跟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硬碰硬,那句“中国人自己的饮料”喊得多少人热血沸腾。现在倒好,老爷子尸骨未寒,家里人先抄起家伙互砍。你说这三个“私生子”图啥?图钱?可娃哈哈现在就是个空壳子,品牌老化、渠道僵化、利润空心化,就算把股权抢到手,能分到几个子儿?
宗馥莉更憋屈。当年顶着“娃哈哈公主”的光环回国接班,又是搞“宏胜饮料”又是推“KellyOne”,想证明自己不是温室花朵。结果呢?老员工不认她,经销商不服她,现在连“私生子”都敢骑到头上。她转移那110万美元,说不定真是想搞点“备用金”救急,结果被人抓住小辫子往死里锤。
最惨的是谁?是那些在流水线上拧瓶盖的工人,是在超市里搬货的业务员。他们不管什么信托股权,只知道“娃哈哈倒了,我下个月房贷谁来还?”前阵子杭州下沙工厂已经有人开始囤泡面了,生怕哪天突然失业。消费者也寒心啊——小时候喝着AD钙奶长大的,现在看着这家人为了钱撕破脸,以后逛超市看到娃哈哈,心里能不膈应?
四、豪门内斗的“祖传剧本”:从来没有赢家
这事儿让我想起当年的海鑫钢铁——李海仓刚去世,儿子李兆会就被叔叔们逼着交权,最后百亿家产败光,自己成了“老赖”。还有山西焦化大王耿彦波,生前风光无限,死后子女为了争家产在灵堂大打出手。这些剧本换汤不换药:一代枭雄辛苦创业,二代忙着内斗,三代直接败家,最后落得个“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”。
为啥会这样?因为中国的家族企业从来没学会“怎么分蛋糕”。宗庆后当年要是早点立好遗嘱,把股权、信托、接班人事宜白纸黑字写清楚,哪有今天这出戏?可他偏不,可能觉得“老子还没死呢,谈这个不吉利”。结果呢?人死如灯灭,留下一堆糊涂账,给了外人可乘之机。
杜建英就是那个“外人”。这女人不简单,早年跟着宗庆后打天下,后来自立门户搞饮料代工,跟娃哈哈一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。现在看宗家内乱,立马跳出来要“竞购国资股份”,这哪是竞购?这是趁火打劫,想把娃哈哈彻底变成自己的加工厂!
五、别让娃哈哈成了“民族品牌之殇”
写到这儿,我突然觉得特悲哀。咱们中国有多少民族品牌?李宁被骂“汉奸”,鸿星尔克靠“哭穷”翻红,现在连娃哈哈都要毁在自己人手里。宗庆后当年说“要让中国孩子喝上放心奶”,现在倒好,放心奶还在,但造奶的人先打起来了。
那些“私生子”们,你们就算拿到股权又怎样?一个烂摊子谁来收拾?杜建英就算吞下国资股份,没有了“娃哈哈”这个金字招牌,你那流水线生产的糖水谁买?宗馥莉更该醒醒:现在不是争输赢的时候,是赶紧找律师、查内鬼、稳住渠道,别让老爹一辈子心血真成了“遗产税”。
至于杭州国资,也别装睡了。持股46%不是摆设,该查账查账,该追责追责,别等国有资产真流失了,才想起自己是“大股东”。最后劝一句吃瓜群众:别光顾着看热闹,这事儿撕开的是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的脓疮——如果连娃哈哈这样的巨头都逃不过“富不过三代”的魔咒,那以后谁还敢创业?谁还敢相信“勤劳能致富”?
尾声
宗庆后要是还活着,估计会拎着宗馥莉的耳朵骂:“我让你接班,是让你守业,不是让你跟人抢钱!”可惜啊,人死不能复生。现在唯一的希望,就是这帮人能赶紧停下手里的“刀”,想想怎么把娃哈哈从悬崖边上拉回来。毕竟,毁掉一个品牌只需一场闹剧,重建一个品牌,可能要花一百年。
最后送他们一句老话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现在倒好,墙还没倒,你们先把地基刨了。真要等到企业破产、员工讨薪、消费者骂娘那天,别说百亿遗产,怕是连买块墓地的钱都得靠众筹。